- 行業動態
-
全球大宗商品交易步入熊市 未來或有通貨緊縮風險
發布日期:2017-02-14
黃金、原油、鐵礦石、玉米、糖等大宗商品市場呈現普遍低迷。彭博社3日的報道稱,衡量24種大宗商品的標普GSCI指數今年已下跌2.6%。不同種類商品價格走低,有其特殊原因。但傳統上大宗商品的進口國,特別是新興經濟體需求的減少是導致大宗商品價格下降的主要原因。對此,有經濟專家認為,自2000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的所謂“超級周期”已經基本結束,而通貨緊縮有可能成為未來影響經濟的風險。 大宗商品持續上漲的“超級周期”基本結束
從歷年大宗商品價格走勢來看,年底通常是一年中大宗商品市場行情的低點。預計今年12月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幅度將進一步加深。具體看,預計會有14種大宗商品會在今年遭遇年度下跌,其中下跌幅度最大的很可能是谷物類和貴金屬類商品。
市場普遍認為,自今年4月以來,黃金牛市已經結束。金、銀等貴金屬價格今年累計已經下挫27%,這是1981年以來的最大年度跌幅。由于投資者越來越擔心美聯儲將退出貨幣寬松政策,對沖基金連續第四周減少對黃金價格的多頭頭寸,目前黃金價格已跌至四個月來的低點。預計今年黃金價格將成為2000年以來首個下跌的年份。當前,隨著美國經濟復蘇,就業市場趨于改善,作為避險工具的黃金價格很可能將繼續惡化。
世界銀行近期報告顯示,由于農產品產量和庫存增加,世界銀行食品價格指數從6月到10月間下降了6%。衡量8種農產品價格的標普農業指數今年已下跌了20%。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的數據顯示,衡量11種農產品多頭倉位的指數繼續下降,市場對原油價格的多頭倉位也繼續下降。美國石油開采對石油價格產生巨大影響。伴隨頁巖油產業的繁榮,美國原油產量創下1989年以來新高。
上一篇:沒有了
相關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