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專題報道
-
勞動者之歌:老陳的最后一班崗
發布日期:2017-05-08
上周六留在廠里加班,騎車經過煤場,遠遠看到一個人在認真清理被鏟車翻到圍墻外面的煤。動作有點遲緩,背影透著滄桑的感覺。走近一看,原來是老陳,便上前去打招呼。
“現在公司上下都在抓現場整治,這煤不收起來,浪費不說,還影響現場衛生”。邊埋頭鏟煤邊說道。
仔細瞧著,眼前的這個老陳,與十年前我們剛認識的,顯得那么不一樣。
老陳名叫陳春秋,是焦化廠備煤作業區一名布料機工,曾是備煤作業區工友們最熟悉的一位老班長。他不到20歲就進了冶鋼,成為大冶鋼廠煤氣分廠的一名運煤工,后來來到焦化廠,在備煤作業區任班長,半生與煤結下了不解之緣。他寫的“煤”字,還是慣用當時的人們簡化的寫法——“火字旁加豎彎鉤”,帶著深深的時代烙印。他個子不高,做事總是特別有主意,特別肯花心思,工友們親切地喊他 “秋兒”。
十年前,我從學校來到新冶鋼工作,老陳就已經是一位老班長了,他對我們就像一位慈祥的長者。堆取料機司機工作是24小時不間斷的,在班中,他總會去換換;有什么臨時任務,他也總是帶頭去做,用自身的實際行動感化著我們這些慵懶拖沓的年輕人。平時,他經常會從家里帶些剩飯剩菜來裹腹,而節省下的伙食費,都留給我們改善伙食了。
腦海中,閃現著他在烈日炎炎的夏日,汗流浹背忙上忙下的身影;呈現著他在暴雨傾盆的夜晚,帶領班員清理垮煤的場景;出現著他教我們做事、做人的畫面……
聽同事們說,下個月老陳就要退休了。即將離開奉獻了近40年的單位,離開朝夕相處的工友,總是深深的不舍。而一向愛開玩笑的他,也變得沉默寡言起來,工作上也更加踏實勤奮了;蛟S是想讓忙碌來忘卻這濃濃的不舍吧,也或許是想再為單位多奉獻一些吧!
1 2相關閱讀- 05-08勞動者之歌:老陳的最后一班崗